科創合肥

时间: 2024-04-13 05:58:53 |   作者: 企鹅电竞官网在线

详细信息

  坐擁江淮,環抱巢湖。70年前,還是小縣城的合肥,因其“居皖之中”而成為安徽省會所在地。多年來,基礎差、底子薄、體量小,在外界眼裏,合肥一度短少存在感。

  思變求新,篤行致遠。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創新作為榜首動力,奮起直追、迎頭趕上,首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榜首方陣,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国际區域創新集群百強、國家創新式城市10強。科技創新爆發出巨大生産力,“十三五”期間,合肥GDP連跨5個千億元臺階,2020年,總量打破萬億元大關,進入全國城市經濟20強,2021年再進一位。本年上半年,合肥GDP增長2.9%,增速與寧波並列居長三角8個萬億元城市首位。1月份至7月份,合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增速均居長三角8個萬億元城市首位。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説,合肥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踐行習經濟思维,完好、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刻画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在合肥科學島上,中國“人工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運作1056秒,創造了国际紀錄。

  這是2021年我國十大科技严重打破之一。在這十大严重打破中,除“人工太陽”外,“量子”隨身碟使光的存儲時間进步至1小時,量子電腦“九章2.0”和“祖衝之2.0”問世,凱勒幾何中心猜测被證明等,均創造了国际紀錄。這些效果都誕生在合肥。2020年9月,英國《天然》雜誌發佈“天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排名,合肥躋身20強,評語是“非一線城市,有著一流的科研”。

  從歷史和現實的維度看,合肥依托創新彎道超車,是有深沉文明基因的。新中國树立之初的合肥,城區僅有5萬人口、5平方公里。這個從小城鎮發展起來的全國移民城市,更具有容纳的氣度。

  1969年,曾经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研讨為主的中國科技大學準備從北京外遷,與多個城市洽談未果。最終是合肥張開了雙臂,中國科大於1970年头遷至合肥。正因為容纳創新的環境,招引了许多科研院所落戶合肥。现在,合肥擁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讨院等省部級科研院所近200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逾20萬人,智力資源在全國同類城市独占鳌头。多年來构成的原始創新隊伍,成為合肥推進創新發展的寶貴財富。

  2016年4月,習總書記在合肥掌管召開座談會時強調,面對日益剧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大局的中心方位,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准则創新、科技創新、文明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合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正是深入認識並踐行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榜首動力,把創新放在了發展大局的中心方位。

  10年來,合肥財政科技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开销比重由4%增至14.2%,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由2.78%增長到3.52%,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6.4倍,技術合同买卖額增長8.8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4.4件增長至45.4件,比全國均匀水準高出25.8件。

  現在,合肥是全國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擁有榜榜首批國家實驗室,是全國大科學裝置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的合肥,均匀每天誕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戶,每週新增專精特新“小伟人”企業1.5戶,每月新增上市企業1戶,每年凈增市場主體20余萬戶。

  從經濟地舆的视点看,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彼此促進的新發展格式大布景下,地處中部的合肥所具有的區位優勢愈加凸顯。

  人們曾笑言,合肥在地域上不東不西、不南不北,但現在卻成了合肥一大優勢。這裡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滨海的内地,內地的前沿。“在曾经大進大出的外向型經濟中,滨海城市有優勢,但在新發展格式下,中部城市離消費人群更近,物流本钱更低。”合肥市委常委、秘書長單虎説,高鐵發揮了重要拉動效果,現在合肥有米字形高鐵線路,未來還將成為高鐵樞紐,將大大促進人員及各類資源的流動。

  從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在城市化中前期,勞動密布型、資源密布型經濟發展敏捷,到城市化中後期,産業結構則出現向資本密布型和技術密布型轉變的態勢。

  合肥掌握這一趨勢,順應産業變革規律和國家戰略方向,使科技、産業和資本交融推動産業迭代。“三者的打通交融産生了美妙的反應,本来經濟基礎单薄的合肥,捉住了新一輪科技革新和産業變革的機遇。”合肥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徐斌説。

  合肥既重视原始創新,在高精尖領域破解技術“卡脖子”難題,又依托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构成有用推動基礎研讨、應用研讨與創新産業之間聯接的機制。

  在合肥西北的蜀山湖,有一座小島,花木蔥蘢、新鲜幽靜。它便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讨院所在地——科學島。

  這猶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以可控核聚變裝置為代表,10多座科學裝置矗立於此,且均集合資訊、动力、健康、環境等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现在這裡已建满足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實驗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有電漿體所、才智所、強磁場中心等研讨單元,以及30多個重點實驗室。

  依託科學島,合肥規劃了約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会集區。這些造價不菲的“國之重器”為前沿科學研讨供给了強力支撐,對開拓研讨領域、推動前沿打破至關重要。

  2020年8月,習總書記在安徽调查時指出,要對標国际一流,加強前沿探究和前瞻佈局,加大關鍵中心技術攻堅力度。

  緊盯前沿、謀劃佈局。依照規劃,合肥以國家實驗室為柱石,依託国际一流严重科学技术基礎設施集群,佈局一批前沿穿插創新平臺和産業創新轉化平臺。近年來,合肥規劃的12個大科學裝置,已經有3個問世、2個在建。中科院合肥研讨院黨委書記黃晨光説,這些大科學裝置,是國家严重科学技术基礎設施,也是催生原始創新和顶级科研效果的“利器”,能顯著进步我國自主創新才干,进步國際科研話語權。

  科學島見證著合肥持續探究前沿科技的決心與大志,也為未來新的産業革新積蓄能量。在研發端,“國字號”穿插研讨平臺加快佈局,類腦才智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已投入運營,醫算中心、物質中心、地空中心等科教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在應用端,合肥與大院大所大學共建30多家新式研發機構,全方位推動科研效果落地轉化。科學島上開展的许多研讨,都在集合原始創新、基礎創新,探尋國家高品質發展的驅動力。

  在緊抓原始創新的同時,合肥一批衍生技術和效果加快落地。2021年10月,中科院合肥研讨院健康所發現了一種新式抑製劑,有望破解部分白血病患者治療中的耐藥難題。這些效果,依託的正是科學島上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從制作至今,這一裝置已累計運作超過50萬個機時,為近3000項課題、2000篇論文供给了實驗條件。近来,該裝置的混合磁體産生了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改写了同類型磁體坚持了23年的国际紀錄,成為全球範圍內可援助科學研讨的最高穩態磁場。

  “實驗室的每一小步,都是穩定治療效果的一大步。”藥學團隊帶頭人劉青松告訴記者,在穩態強磁場環境下,触及生命科學的多項穿插研讨正在穩步推進,生命醫學團隊已在科學島上開發了針對急/缓慢白血病、非小細胞肺癌、慢阻肺等疾病的20多個小分子抑製劑候選藥物。

  2016年4月,習總書記在合肥掌管召開座談會時指出,要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公民群眾新需求,讓創新效果更多更快谋福社會、谋福公民。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堅定了决心,明確了方向!”劉青松説,有严重科學裝置的積累做依託,瞄準公民群眾的真實需求,科技創新既可“上接天線”,還能澤被大众。

  走進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記者看到,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已完成功用檢測和整機調試,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質子治療是國際先進的新式放療技術,無痛、無創,患者只需躺在治療室內,承受質子射線照耀,即可精準“狙擊”癌細胞。

  “依託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我們自主研發了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公司總經理陳永華説,曾经國內質子治療設備大多從國外引進,費用不菲。面對國內癌症患者的火急需求,科學家們開始考虑,能不能通過自主研發下降患者本钱?

  2016年,陳永華帶領團隊開始研製先進超導質子國産化治療裝置。上一年3月,研製獲得成功,設備佔地更小、本钱更低。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後,患者治療費用有望減少一半。“實踐再次證明,中心技術要自主研發,等不來、買不來。市場有需求,科學家有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兩者結合。”陳永華説。

  大科學裝置為合肥創新發展開啟了新境地。依託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研製出全球最緊湊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依託穩態強磁場裝置,研發出國內首個急性髓係白血病靶向藥;依託同步輻射光源裝置,實現“大口徑高閾值光柵”産業化,為我國高端鐳射器、光刻機等設備供给中心器材……合肥一批顶级科技落地開花。

  全球首臺才智無線腔鏡,“天問一號”環繞器探測雷達……在安徽創新館,深藏于實驗室的效果会集展現在公眾面前,科技的強大力气令人震慑。

  除会集展现創新産品以外,不少科研人員和企業代表也是安徽創新館的常客。放眼望去,一樓展廳大螢幕上,正滾動播映著企業的技術需求和科研院所的研讨效果。安徽創新館服務办理中心主任陳林説,展覽展现仅仅創新館的部分功用,創新館更是一個平臺,為企業需求和科研效果牽線搭橋。

  近来,一場重點産業關鍵中心技術需求發佈會在創新館舉行。新式顯示、整合電路、人工才智等11個重點産業需求会集發榜,触及325項關鍵中心技術需求,發榜總金額高達7.98億元。一位企業家説,這樣的方法讓企業少走彎路、科學研讨找到應用場景,一舉兩得、多方共贏。

  2020年8月,習總書記在合肥參觀安徽創新館時強調,要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加快科技效果轉化,加快培养新興産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牢記殷殷囑託,安徽創新館圍繞構建“政産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科技效果轉化服務體系,推動科技效果就地买卖、轉化、應用。合肥市科技局局長范進説,創新館成為效果轉化主場,自身也是創新,有用解決了科技效果轉化中存在的痛點和堵點。在科研人員眼裏,這裡便是科学技术效果大市場;在企業家眼裏,這裡又是永不闭幕的“科交會”。

  安徽創新館開館3年來,已累計舉辦科技效果轉化活動220多場,發佈科技效果2600多項,科技效果轉化項目金額超400億元,培養持證技術經紀人850多名,服務企業近萬家。

  在合肥,創新館的做法仅仅一個縮影。合肥出臺了科技創新條例,树立了市委科創委,設立了合肥科技創新日。科技部門還組建了效果轉化作业專班,常態化對接高校院所,树立可轉化的科技效果庫,與大院大所大學共建35個協同創新平臺,全面推動科研效果落地轉化。

  合肥的科技創新,已构成一套行之有用的打法。前有大科學裝置,後有衍生效果落地;既集合原始創新,又重视效果轉化。創新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在考虑,怎樣才干使科研和生産對接更順暢、讓科技效果轉化更高效。

  合肥在集合引領性創新的同時,亲近關注各要素之間的协作、協同、補位。創新因子有用匯聚,創重生態加快成型。

  創新從來不是易事。要攻堅克難,要久久為功,有時還要想新轍、出奇招。雖擁有科教優勢,但面臨周邊城市的競爭,面對日趨剧烈技術迭代,合肥的創新難免遇到眾多難題與瓶頸。

  多年前,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生留學海外份额很高。那時,合肥雖手捧中科大金字招牌,但尚未成為創新創業者眼中的高地,選擇留在合肥的中科大畢業生寥寥無幾。乃至合肥工業大學等本乡高校畢業生,也不把留在合肥當首選。

  要創新,先要打破人才窘境。當年合肥依托誠意留下中科大,现在怎樣才干招引人、留住人?

  “做科研更垂青科研夥伴、科學裝置、作业氛圍等基礎條件。”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讨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主任張欣坦言,10年前,她被合肥的一流裝置和科研氛圍打動,和同為科學家的老公來到科學島。一同前來的,還有一批他們在哈佛大學的博士同學,當時曾引起了不小震動。科學家們為何選擇合肥?有人總結,合肥能建好科學島,勝在不急於求成;能引來高品质人才,勝在出實招、求實效。

  在科大訊飛合肥總部,人來人往的都是年輕人。“我們員工均匀年齡不到30歲。”一位員工説,本年高校畢業生招聘結束,均匀年齡又要減兩歲。

  在合肥各類創新企業中,“90後”漸成主力。一些手握高新技術的創業者,已成長為企業研發負責人乃至CEO。東超科技公司創始人韓東成、范超,這兩位在中科大讀書時的上下鋪兄弟,成功研發了可互動式空中成像技術的創新産品,在疫情中訂單迎來爆髮式增長。

  針對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高級人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合肥開啟“6311工程”;集合整合電路、新式顯示等重點産業,合肥推出産業人才方针“7條”;圍繞高校新畢業生求職創業的難點痛點,合肥實施高校畢業生“9條”……各類办法的密布出臺,讓合肥人才結構悄然生變。

  2019年7月,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证局初次發佈的《合肥市人力資源發展狀況白皮書》顯示,在所有投遞到合肥市範圍的求職者當中,除了本市戶籍人口,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上海、南京、北京,均為省外城市。合肥,讓越來越多的外省份人才走進來、本乡人才留下來。

  2016年4月,習總書記在调查中國科技大學時指出,合肥這個当地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麼多優秀人才,是創新的六合。

  養人,恰是合肥能夠留住人才、有用創新的底子。科學家從海外趕來,畢業生願意留下來,創業者景仰而來。這些五湖四海到來的人才,為合肥積攢著創新的後勁。短短幾年間,曾經缺資源、少名氣的合肥煥然一新。

  數據最有説服力:2021年,合肥新增就業參保超40萬人,其间大學生25.9萬人;本年前8個月,合肥新增就業參保26.8萬人,其间大學生17.1萬人、佔比63.7%。“十三五”期間,新式顯示、整合電路、人工才智三大集群分別集合人才2.4萬人、2.5萬人、4.5萬人,為合肥産業“新地標”供给了有力保证。

  现在的合肥,依託“國之重器”集聚全球科學家近2000名,以各種方法在合肥創新創業的兩院院士138位,享用國務院政府特别津貼專家852人。創新策源地的生机不斷累積、持續釋放。

  以往一些当地投資,不少是以國資平臺自有資金或土地投資入股,並給予財政補貼等援助,這種做法可能使当地政府財政赤字擴大。

  僅靠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力气有限,合肥的做法是,充沛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效果,推動有用市場、有為政府同頻共振,探究“科創+産業+資本”發展路徑。

  “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气幹事。”合肥市國資委主任張毅説,合肥靈活運用基金,實現了“四兩撥千斤”。本年头,合肥市政府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引導母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协作設立各類專項基金,援助合肥科技創新發展。

  國有資本領投,社會資本跟投。2022年6月10日,河北金力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隔阂研發項目落地合肥,總投資60億元,由政府引導母基金參股的海通國家中小基金引進,海通國家中小基金出資6000萬元,其间政府引導母基金出資900萬元。也便是説,政府引導母基金用900萬元撬動了60億元的項目。

  “不再像過去那樣撒胡椒面,專項基金擁有資訊優勢,能够敏銳捕捉到前沿新興項目,能夠会集力气花小錢辦大事。”合肥市財政局局長黃永強説。

  现在,合肥已构成以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産業投資基金為代表,總規模超過1800億元的“基金叢林”,採用基金+産業、基金+基地、基金+項目等方法,為創新創業供给資金援助。

  資本、科技與産業之間的“藩籬”一步步被打破。在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展现廳,雙曲面屏手機、波涛狀電子書……各式各樣的顯示屏呈恣意彎曲、折疊拉伸之態,令人嘆為觀止。

  “這首要歸功於第6代全柔AMOLED生産線。”維信諾公司黨委書記唐偉説,為搶佔新式顯示競爭優勢,2020年維信諾謀劃籌建第6代全柔AMOLED。在短少啟動資金的關口,合肥芯屏産業投資基金領銜出資60億元,社會資金跟投,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各類屏體2800萬片,极大的进步了我國顯示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國資領投,不是與民爭利,不參與市場充沛競爭的項目,只做社會資本不願意幹、当地經濟發展急需幹的事。”合肥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吳文利説,合肥相繼树立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市産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興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三大平臺各有側重,或集合前沿性、開拓性技術打破,或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或穩定援助重點産業,合力扶持合肥科技創新、産業發展。

  合肥市各縣區也相繼树立了産業投資基金。合肥蜀山區政府引導基金已對外參股了6隻基金,參股基金總規模169億元,已對轄區內的20多家優質企業實施返投。合肥廬陽區依託廬陽科創集團平臺嫁接社會資本,參與或組建的基金已包含長三角數字基金、合肥數字産業投資基金、廬陽天使基金等在內的12隻基金,總規模打破50億元。

  緊緊圍繞創新主線,10年來,合肥國有資本累計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投入資金超過1400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超4300億元。在政府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創新作為榜首動力,將更多資源投向創新。

  科大國盾量子技術公司總裁應勇説,從2019年至2021年,公司年研發投入從6000多萬元逐渐增加到9000多萬元,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份额挨近50%。公司為国际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讯“京滬幹線”供给中心設備,推出了能够對接量子通讯衛星的小型化衛星地面站等産品。

  在科技效果轉化過程中,进步科技效果轉化功率,需树立高效的協同創新平臺。孵化器作為科技效果的“催化劑”、促進轉化的“助推器”、産業發展的“加快器”,成為促進科技效果轉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合肥多措並舉,加快孵化器建設發展,通過孵化器“扶弱、培新、送一程”做大創新産業。

  合肥率先在全國撤销申請建設孵化器運營單位設立年限,依照“達標即準”的原則,最大极限鼓勵各類社會主體興建、運營孵化器,完善從團隊到企業再到産業的一體化的科技效果轉化服務體系。

  在合肥高新區,探究树立了“瞪羚培养—瞪羚—潛在獨角獸—獨角獸”梯度培养體系,逐漸孵化出一批具有中心技術、發展潛力大的初創型雛鷹企業和具有行業帶動性、平臺孵化功用的龍頭企業。

  合肥高新區工委辦副主任王邦春説,在高新區,有些企業已經很有名氣,比方科大訊飛、科大國盾、四創電子、華米科技、陽光電源等,也因而构成了人工才智、整合電路、量子資訊、網路安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光伏新动力等新興産業集群。

  一個從大科學裝置啟程、經過科研院所和前沿學科穿插研讨及效果轉化平臺、再到創新式企業為路徑的創新體系,在合肥日漸成型。

  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效果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合肥穩定增長、後發趕超堅實的底氣,合肥高品質發展後勁十足。

  “十三五”期間,合肥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3.9%,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高達92.9%。“十四五”開局更呈繁荣之勢:2021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8.3%,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名。科創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6月30日,比亞迪合肥基地整車下線。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説:“比亞迪其他企業投産沒有這麼快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用時42天;從開工到整車下線,用時僅10個月。

  只要創新驅動才有這樣的速度。合肥人認識到,科技和産業,好像左右腳,一隻腳邁出去,另一隻腳也得跟上去,才干穩步向前。他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無中生有、小題大做,打造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

  近年來,合肥的新动力汽車産業強勢發展,现在已集合規模以上企業超過300家,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等全産業鏈。越來越多“合肥造”新动力汽車奔驰在大江南北:6月22日,大眾安徽白車身順利下線;本年9月份,蔚來新車將交给……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也將中國首個專注于新动力汽車研發的測試場建在了合肥,成為大眾汽車全球研發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讨院研發的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運作監測系統,應用物聯網技術成功預警燃氣管網走漏、供水管網走漏等突發險情7000多起,成為城市安全的科技“岗兵”。现在,合肥市已構建了城市生命線安全産業研發、製造、工程、運營、服務的完好産業鏈條。

  中心科技攻堅克難,為合肥高品質發展添底氣、增動力。“過去人們買一台大螢幕液晶電視要上萬元,現在幾千元就能够,液晶屏實現國産化是價格下降底子原因。”合肥市委常委袁飛説,合肥作為全國最大的家電産業基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液晶螢幕依賴進口,“缺芯少屏”制約著行業發展。

  為打破受制於人的局势,合肥鎖定新式顯示、整合電路等領域進行攻關,先後建成三條 TFT—LCD量産線、一條列印OLED試驗線、一條硅基OLED小尺度線,闖出一條顯示産業快速發展之路。现在,合肥液晶面板出貨面積已佔到全球總量的10%,中國企業徹底告別“缺屏之痛”。

  科創與産業同頻共振,推動合肥産業不斷進階。走進合肥晶合整合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車間,只見吊挂式天車來回络绎,機械臂翻飛運作……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周義亮説,晶合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月産能已達10萬片,不僅填補了中國大陸驅動晶片製造空白,液晶面板驅動晶片代工的市場佔有率更是躍居全球榜首。

  2020年8月,習總書記在安徽调查時説,一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快向數字化、網路化、才智化發展,进步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準。

  總書記的等待,讓合肥堅定了産業發展方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要捉住,傳統優勢産業也不能丟。惠而浦、海爾、格力等一批現代化企業陸續落地合肥,當地傳統家電業搭上才智化、數字化的順風車,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四大件”産量連續11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夯基壘臺,積厚成勢。现在合肥有16條産業鏈彼此嵌套,協同發展,迸發出汹涌之力。“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産業地標,新式螢幕件、整合電路、人工才智3個産業入選榜榜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才智語音産業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獲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现在,合肥擁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9.4%升至2021年的31.9%,均匀每年进步2個百分點,居全國城市榜首方陣。

  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進,科創已成為合肥最大標識,激發了當地企業自主創新的強大動力。越來越多合肥企業站在時代風口,超前謀劃一批未來項目,勇闖無人區。

  合肥的雲飛路,被人們稱為“量子大路”,全球首顆量子通讯衛星“墨子號”、全球首顆微納量子衛星、全球首臺光量子電腦、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讯網路“京滬幹線”等,均誕生在這條街上。國儀量子、國盾量子、根源量子等40余家企業紮根於此,一起放飛“量子夢想”。

  “量子精细測量儀器是打開微觀国际的一把鑰匙。”10多年前,還在中科大少年班就讀的賀羽,參加一場報告會時,被導師講述的購買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卻被“卡脖子”的經歷震動。自此,賀羽心中種下了自主創新的種子。

  有中心技術才有未來。2016年,24歲的賀羽創立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尽力於量子精细測量、量子計算等技術和高端科學儀器的研發和産業化。多年深耕,现在公司多項技術打破國際封鎖,自主研發的我國首款商用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將市場價格拉低30%。“我們立志成為量子技術應用及科學儀器行業的全球領導者。”賀羽决心滿滿。

  科技競爭,比拼的不僅是爆發力,更是遠見和耐力。合肥企業進軍量子資訊、城市安全、人工才智、空天資訊等領域,並不是寻求現階段的經濟回報,更希望能获得技術進步,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凡事預則立,一批前瞻性企業在合肥漸次生長。作為人工才智的先行者,科大訊飛尽力於構建愈加開放的産業生態,引領合肥在人工才智領域佔位搶先。“到本年6月底,訊飛開放平臺已開放496項AI産品及才干,集合超過343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151.7萬。”科大訊飛品牌市場部總經理吳駿華説。以科大訊飛為中心,合肥建满足國首個國家級AI重要産業基地“中國聲谷”,入駐企業超千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一個人工才智産業高地已在合肥兴起。

  合肥的産業佈局遠不止於此,他們還把目光瞄向了深空。上一年下半年以來,合肥用超凡規舉措,推進包含地舆資訊在內的空天資訊産業跨越式發展,集聚了中科星圖、航太宏圖、銀河航太、天儀研讨院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

  同時,各個産業之間彼此促進影響,乃至交融。當物聯網遇上新动力汽車,無人駕駛、自動避障的才智網聯汽車開始奔驰在合肥街頭;當整合電路攜手新式螢幕,全球每售出8台電腦就有1台“合肥造”;當人工才智擁抱裝備製造,工業機器人、新零售機器人等才智裝備走進工廠、走入商場……

  創新可無中生有、可兼收並蓄、可博採眾長。合肥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大局的中心方位,集聚豐富科創資源,刻画杰出科創生態,奮力打造全球科創新樞紐。以創新為主線,不斷夯實基礎、勇攀顶峰,合肥探尋到了摘掉後進標簽、實現彎道超車的密碼。

  依托科創,合肥已成創新創業膏壤。2012年以來,合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615戶增至4578戶、增長6.4倍,本年有望打破6000戶。全市共有境內上市企業73家,居省會城市第6位,其间科創板上市企業16家,與成都並列省會城市第2位。

  借力科創,合肥置身全新坐標係。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旁聽生”到“插班生”,再飛身躍進“正式生”,奮力當好“上進生”,爭當搶當“優等生”。合肥全面“入長”:G60科創走廊延長拓寬,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繁荣生長,軌道交通加快匯融,一體化公共服務提質升級……

  投身科創,合肥錘鍊出一批了解企業、懂得科技的領導幹部。在投資方面,合肥練就出一支懂産業、通方针、會幹事的“合肥投資戰隊”。“這個城市真的懂技術、懂産業。”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李曉飛説,上一年2月份,公司選擇將區域總部落地合肥,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幹部對行業很了解,個個都有幾把刷子。

  科技創新已痕迹在合肥領導幹部的靈魂深處。“前人栽樹,後人澆水”“邊澆水、邊栽樹”的優良傳統在合肥傳承。“合肥堅持一張藍圖繪究竟,一任接著一任幹,保證援助科技創新方针的穩定性,沒有一個項目在人事變動中被放棄、受影響。”合肥市市長羅雲峰説。

  昨日靠科創发家,今日靠科創成家,明日還要靠科創發家。面向未來,合肥集合科技創新再出發:尽力打造創新引領的全國典範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再攀創新新高地。

  “合肥創新的一個杰出特點是,在打通當今前沿科技的産業化路徑上探究新路途。”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讨會研讨員胥平和説,合肥不斷增強自主創新才干,圍繞國家戰略佈局,在量子、核聚變等國際前沿領域获得严重打破。同時,合肥在前沿科技的産業應用上做了很好探究。

  合肥在用資本撬動打通科技、産業上也有獨到之處,有不少成功事例。“受資源稟賦缺乏等要素影響,合肥的家底相對单薄,要加快發展必須充沛發揮資本力气。”合肥市副市長朱勝利説,合肥以資本集聚助推創新鏈、産業鏈邁向高層次,實現耦合聚變,進而釋放更強生産力、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合肥創新發展另一個鮮明的特點,便是当地債務水準不高,財政對土地依賴度不強,使合肥經濟發展基礎更為结实。合肥捉住實體經濟這個根基,沿著培养産業鏈、創新鏈的思路,發展産業集群,同時産業之間互補互通,构成産業生態。

  合肥市發展变革委主任拱艷説,合肥針對産業痛點,主攻産業鏈中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從技術和産業前端介入,把家電、汽車製造等傳統産業和新式顯示、整合電路、人工才智等新興産業都串聯起來謀篇佈局。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經濟學的永久命題。在社會主義准则下,怎么既發揮市場在資源装备中的決定性效果,又充沛發揮政府效果以彌補市場缺点,合肥的創新令人眼前一亮。

  合肥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基礎单薄地區和滨海發達地區比较,市場發育缺乏,在産業發展初期,政府能够通過認識、尊重、使用市場規律,有用應對市場失靈。合肥通過國有資本撬動等各種方法搭建平臺、創建機制,使用市場的邏輯實現了創新策源、産業集聚。同時,有為政府和有用市場並非截然分開,而是彼此補位、協同推進的關係。

  合肥的探究标明,中國特征社會主義准则能夠充沛發揮会集力气辦大事和市場装备資源的優勢,為創新驅動供给准则保证。

  對於合肥來説,創新是任务,更是責任。從育小育早到串珠成鏈,從打破前沿到賦能産業,從投石問路到擲地有聲……創新效果,來之不易。看當下,創新是汹涌動能;謀未來,創新有無限潛力。虞愛華説,合肥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堅持創新這一國策,勇當我國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全面開啟合肥現代化建設新征途。

  京ICP備13026587號-3京公網安備1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北京海峽文明交流有限公司

89%的人还浏览了以下内容: